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聚焦

伸出我们的手 献出我们的爱——5.12九周年的纪念

发布时间:2023-05-12作者: 张松正

2008.5.12——好像是昨天的事情,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十五年前由河南土木建筑学会雕塑壁画委员会协同参与主办的“郑州抗震雕塑展”彰显了雕塑家的社会情怀,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十五年后再转发,以示纪念。


[从《生命的敬礼》到“郑州抗震雕塑展”


张松正 2010-5-12

 

    2008年5月12日午后,我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抬头一望,忽然发觉悬挂的日光灯架在晃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怎么会有这样大的风?不对,是老鼠在”打秋千”吧?也不对,怎么两个日光灯架同时摇摆!我一激灵,坐了起来。当我和其他一些都感觉莫名其妙的同志一起跑到楼下时,大街上已经拥挤了很多人,熙熙攘攘,议论纷纷。其后获悉:地震!这是14时28分发生的震中在汶川的大地震,对远隔数千里的郑州的波及。随即,这种波及就从各种媒体上连绵不断的袭来,一时间,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汶川!巨大的灾难让全国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震惊和悲痛之中,我和很多人一样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关注着汶川:为死亡的群众悲痛,为受灾的人民祝愿,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而激动------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抗震救灾晚会: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被深深感染,现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慷慨捐献激动着我,当姜昆说到要带领曲艺家到灾区前线慰问时,我的心忽然咯噔一下:国家遭了这样的大灾之时,别人都在行动,我们作为雕塑家是不是也应该干点什么?------接下来,当毛阿敏、刘欢等多位明星演唱的一首歌曲响起来时,我更是激动地热血沸腾:

------

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

风雨同舟是我们共同的情怀,

无数次恶浪中,我们抬起了头;

无数次废墟里,我们站起来!

伸出我们的手,啊,献出我们的爱,

苍天无情人有情,人在青山在 ;

------

    感人的歌词,深情的旋律,我胸中的激情似乎一下被点燃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艺术,用我们的雕塑!对:我要做一件雕塑表达我的心情,表达我对抗震救灾的支持和感动。“苍天无情人有情,人在青山在”从此,这首歌成了我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的主题歌,一直吟唱着,而且常常是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当我萌发创作雕塑想法的瞬间,我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张照片:一个孩子被武警战士从废墟中救出,在担架被抬起的时候,他下意识的举起右手,向救助他的战士们敬了个礼,这个孩子叫朗铮,后来被人亲切的称为“敬礼娃娃”。就是这令人激动地敬礼,让我不由的为之感动:这是生命向生命的敬礼啊!对:雕塑——生命的敬礼!

 

1.jpg


原版《生命的敬礼》在展览现场  张松正

 

    5月19日是举国为灾区殉难人们致哀的日子,14.28分,我独自站在单位的平台上遥向四川方向,耳边响彻着发自全中国的笛鸣,此刻,泪水又一次朦胧了我的眼睛,不可抑制的创作热情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胸中激荡、翻腾:最终都化作形象凝固成了雕塑,那一把一把的红泥融和着我满腔的激情。没受人邀请,也没有人指派,甚至没有想过这作品究竟有什么出路,只有一个理由:它就是激动!我要用我的激动表现对抗震英雄们的感动,用我的激动表现我对生命的致敬。         

    《生命的敬礼》:八个不同装束的战士代表了不同的军人,领头的战士张大着的嘴似在紧急呼唤,那位背着铁锹的战士奋力举起担架之时满含热泪,背后另一位抬头仰望的战士脸上饱含深情,忙乱之中,一位女卫生兵仍然举起她手中的输液瓶,从横七竖八的废墟上他们托起一个类似担架的门板,而那位被救出的孩子正伸出他的右手在向救援他的人们致敬------我没有采取精雕细刻的处理,有的只是刀劈斧砍般的激情,激情在胸中翻腾,在这创作的同时也是我体验英雄们的过程和挥洒激情的过程。

 

2.jpg

 

 

《生命的敬礼》放大版在创作中 张松正

 

    5月21日 我参加市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会,和同会的吴树华老师谈起抗震,他说“我甚至都想到前线去当一名志愿者”,七十多岁的人了,到前线只能是愿望了,我说到我正在做的抗震雕塑,马亚非正在构思表现《生命的支撑》,他听了也很激动,当即表示也要做,用雕塑表达心声。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激动,也不是两个人在激动,是很多的人都在激动!对:为什么不把更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表现这种激动!一下子,作为群众文化干部的责任涌上心间——组织行动,办一个雕塑展,用雕塑表达我们的心声!就在饭后回房间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在手机上编辑信息:“5.12的大地震,也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莫大的震动,雕塑家们行动起来,用我们手中的泥,用我们手中的刀,雕塑出我们对灾区人民的一份同情,雕塑出我们对救灾英雄们的一份感动!郑州抗震雕塑展开始行动!——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吴树华、张松正、虞晓明、马亚非向您发出的紧急呼唤”!以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名誉院长吴树华、院长张松正、副院长虞晓明,艺术总监马亚非的名义编发的这一短信向河南省雕塑界同仁发出了开展抗震救灾雕塑创作的紧急呼吁,它把个人的单独创作,变成了一次团体的行动。甚至在萌发展览想法的瞬间,展览的名字也油然而生:就是那首让我激动的歌——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

    当天晚餐时,我和吴老师把“郑州抗震雕塑展”的想法汇报给群艺馆和文化局领导的时候,他们都说非常好,但也都很吃惊,甚至好一会没反映过来:雕塑,专题创作、展览?短时间里可能吗?谁都知道雕塑创作的不容易,说实话,我自己心里也没谱,当时是想在5.12后的第21天时举办,而掐指一算,距这个日子总共剩不了几天,作品究竟能有多少?还有场地,经费------

    通过手机短信发出的呼吁很快得到了全省雕塑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以激昂的热情和真诚的爱心投入创作。著名钧瓷艺术家闫夫立立即返回电话:松正,干!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院里的宋文超同志正和几位年轻同志在一起,当时就回电话:我们也很激动,正在讨论怎么做。开封有一位老雕塑家叫曹俊亮,一开始回电,说因手头有别的工作,这次创作就不参加了,但第二天一大早,又接到他打来的电话:松正,我想了一夜,这活动我必须参加!后来他做的作品:《奉献》是两只深情的手,这是一位老雕塑家对抗震救灾的一片深情。在这次抗震雕塑创作中,不但有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有年逾7旬的老一辈雕塑家。申鸿欣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所居住的社区里扎起了木雕摊子,开始了他的创作,一刀刀一凿凿,每天他的工作过程都吸引着周围同样关注着抗震救灾的群众,最终他完成的一组木雕作品由三件组成:《难忘今天》、《沉痛哀悼》、《重建家园》。而我们的雕塑壁画院,更成了临时集中创作的场所,不大的工作室排满了在紧张创作的雕塑:我的《生命的敬礼》虽然人物较多,也已接近完成,马亚非的《生命的支撑》和小宋的《母爱之躯》都是表现在地震的关键瞬间的动人景象,前者是教师用脊背把学生护在躯下,后者是母亲把孩子护在自己的胸前。吴老师毕竟是富有经验的老艺术家,很快就完成了《渴望》:在混凝土框架的废墟中一个孩子露出惊恐又满含渴望的大眼睛。胡志峰创作的是一位背着孩童的父亲,尽管深陷灾难而《生死不离》,曹长安的《魂归来兮》塑造的是一位圣洁的母亲双手捧起千纸鹤为受难灾民祈祷,身为公司老总的单宏栓先生已有多年没做雕塑了,但因被抗震救灾的激情所感染,也创作了作品《天堂在左,汶川在右》。5月25日,身为河南省文联主席和河南省美协主席的马国强先生亲临郑州市雕塑壁画院的抗震雕塑创作现场视察、指导、鼓励,并当即明确: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支持展览。

    创作的激情在相互影响,大家都不自觉的把它当成了一次战斗,一次用自己的雕塑艺术语言表达的对灾区声援的一种行动。

    我在创作《生命的敬礼》的同时,虽然感觉释放出了一些感情,但心中仍然有一种悲怆在压抑:每天在上升的遇难人数,多少万人的生命啊,就在5.12的瞬间永别。几经煎熬,另一件作品又在我心中构思完成:一个跪姿的人伸出颤抖的双手,仰天长啸:苍天啊,为什么?为什么?!!!在助手的协助下我用钢板完成的作品,身上穿插交错镂刻着的都是:2008.5.12.14.28,而在他的胸部被炸开撕裂的中心就是一个镂刻着经纬度的汶川, 汶川——这是一个让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地方,5.12.14.28——那是一个让人撕心裂肺的时刻!我用雕塑《天问》永远记录下这个让人心碎的时间和地点。

 

3.jpg

 

 

《天问》在展览现场 98×64×50cm(钢板) 张松正

 

    创作在进行,展览的筹备也刻不容缓,经过商量我们最后将展期定在6.12——地震一个月的时候举行,算是我们对大地震的一次月祭。至于场地,在哪展呢?我一开始就认定了二七广场,抗震雕塑展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要让更多的人参与,郑州的市中心二七广场肯定是最佳选择。这里也有一个插曲令人感动,那天,我在二七广场与二七纪念塔和广场管理处同志协调场地事宜的时候,我们的艺术总监马亚非打来电话:说有一位叫王兰的老同志听说我们在筹办抗震雕塑展,特意送来3000块钱支持活动,你看怎么办?尽管我们没有经费着落,(说实话也没有时间去争取),但怎么能要人家老同志私人的钱呢?我说:情我们领啦,钱不能收。但马总监说,不行,钱不收下人家不走。一下,拿着电话的我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泪花在眼里打转。收下吧!虽然她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语言,但这是老人家对抗震雕塑展——换句话说是通过抗震雕塑展表达自己对抗震救灾的一片深情。

    创作已进入翻模制作阶段,但作为一个室外展览,应该有大件的作品才能撑起,为此我们又构思做一件大的更有分量的作品,我从网上和报纸上选了很多抗震救灾的动人画面,十几位雕塑家们共同参与最终又在短短几天里合作完成了高2米,长8米的大型浮雕《地动山摇,不屈英雄》。      

    最终,大大出乎预料,五十五位作者共创作了六十件雕塑作品,其中有表现身陷废墟之中而决不放弃之《渴望》,有表现抢救和被救者的《生命的敬礼》,有表现全国人民关爱的《祈福》,有表现空降子弟兵的《勇士.4999》;还有表现父子情深的《生死不离》和讴歌人民教师的《生命的支撑》……,激情澎湃,作者们从不同的视觉角度,以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汶川大地震对雕塑家们的内心震撼,传达了雕塑家们对地震受难者的哀悼和幸存者的祝福,以及对救援者的无私奉献而深深的感动。在这样短的时间,参加人数之多,一次集中创作作品之多在河南雕塑活动中是空前的。

 

 

4.jpg


 

郑州抗震雕塑展展览现场

 

 

5.jpg


 

《郑州抗震雕塑展》展览海报

 

    2008年6月12日,天刚蒙蒙亮,大家分头行动,将集中的作品、展台、展架等装了七八辆车运往广场,有的作品是作者自己租车送到广场,还有些外地的作者是更早的时间带着作品送到广场,大家齐心协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展览布展完成。上午十时,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一个月的时候,《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郑州抗震雕塑展》在郑州市市中心的二七广场开幕。展览开幕之时,二七广场人流如潮,雕塑展区的地面上十字形铺设了宽3米,长70多米的地震灾区航拍照片喷绘图,与雕塑浑然一体,60件雕塑作品令人震撼。展台上张贴着我们突击编印的展览海报,同时滚动播放着的背景歌曲《人在青山在》——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苍天无情人有情,人在青山在------一遍遍的在广场回荡,这首让我一直为之激动地歌曲,此刻也再一次和现场的雕塑作品一起在观众的胸中产生共鸣,形成了极为热烈的现场气氛。郑州市委宣传部长丁世显、市政协岳喜忠副主席等许多领导都参加了简朴的开幕活动,省文联、省美协马国强主席在致辞中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参加开幕式的领导认真的观看每一件作品,我向他们一一介绍着作品和创作情况,大家被作品所表达的场景和真情感动着,许多观众在雕塑面前眼含热泪。老艺术家阎夫立的陶瓷作品《天泪》和《众志成城》是他噙着眼泪夜以继日完成的,在作品前,两位中年妇女忍不住抱头痛哭,中国发生这么大的灾难,连苍天也会落泪,哀我中华!泣我中华!一位来自外地的女教师,站在雕塑《生命的支撑》前面,拉着作者的手,诉说内心的感动,几度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一位观众对着几位参展雕塑家和工作人员频频鞠躬,一一握手,表示对展览的支持,表达对艺术家的感谢;某电视台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女孩,他正在观看雕塑家崔国琦的作品《愿天堂书声朗朗》,记者问她感想,她说:“一看到这种场面,我就忍不住…”然后就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一件叫做《家园》的雕塑被许许多多的观众系挂上自己折的纸鹤,并在上面写下深情的祝愿;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眼含热泪,见到每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因为有胸牌)都深深地鞠上一躬,她说:“虽然我们不会做雕塑,但是感谢你们用这些艺术品表达出了我们的心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很多观众纷纷为之动容。

 

 

6.jpg


《郑州抗震雕塑展》展览开幕式

 

    展览的开幕活动,省会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争先恐后的从不同角度以图片、新闻、报导介绍展览盛况,从“震撼”、“感动郑州”、“震动、激动、感动”、“看抗震雕塑展泪如雨下”等标题中,可以看出新闻界的强烈反映。新华社记者的图片新闻通稿,得到全国非常多的媒体转发,更扩大了“郑州抗震雕塑展”的影响。在展览开幕报导的基础上,不少媒体都又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深化宣传,《郑州电台》开去直播车,在展览现场做50分钟的直播节目,《郑州日报》在6月18日又以“爱心百姓泪洒雕塑展现场”为题配图专题报导,《郑州电视台》也为此做了专题节目:“凝固的瞬间 真情的再现”。《青年导报》更以三个版的篇幅作了详细报导。同时《商都艺苑》等杂志也都积极主动的联系刊发展览作品。

 

 

7.jpg


《郑州抗震雕塑展》展览现场,观众在家园雕塑上系挂纸鹤

 

    有些观众不止一次来观看展览,一位观众写道:再次看这个展览不能仅仅用感动来形容,只能说是——震撼!你们是真心的艺术家,是时代的英雄,人民需要这样的艺术。6月14日我在现场,当有个观众听到6月15日展览要结束的消息,急了:“我们还有好多人刚知道消息还没来看呢!”说实话,一个展览能得到观众这样的认可实在太难得了,我一激动就贸然做出决定:延期3天!(虽然我知道每天光保安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钱从哪出啊?)到6月18日结束。在这为期7天的展览里,观众近10万人,留言近8千人次,6本留言册全部签满。留言册上密密麻麻、大大小小不同的字体,有成熟的、稚嫩的、潇洒的、拙朴的,上至80岁老人,下至两三岁孩童,无论怎样的一种表现,都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向遇难者至哀,为中国加油!一位署名“爱你们的亲人”留言:我们心手相连,血脉共融,你的哀就是我的痛,我郑重承诺,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爱心永恒!

 

8.jpg

 

张松正在《郑州抗震雕塑展》展览现场介绍作品

 

    正如一位同志说,在河南省省会的中心广场举行的这场展览,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艺术展览了,它实际上已成为中原儿女对四川灾区人民的一次精神声援!是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一次文化活动,也可以说这是河南人民与四川人民心声的回响。一位四川人在郑州转车,在二七广场看到了郑州抗震雕塑展,异常激动,他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式表达他对河南人民的感动,买了两箱可乐拎到展场,交给值班的保安,眼含热泪连声说:谢谢!谢谢!

一个展览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是空前的。展览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在社会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群众到领导,(还有很多政协委员)反响强烈。一个展览能让每个观看的人感动、激动,这让雕塑家们感到莫大的欣慰。5.12之后,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不少雕塑家创作作品,但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举办这样一个主题性展览大概是唯一的。后来,中国美协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抗震雕塑展,但已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9.jpg

 

生命的敬礼 230×340×210cm(树脂仿铸铁 放大版) 张松正

 

    短短7天的展览虽然结束了,但展览的影响却在扩大。6月28日,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在即将举行的 “中国骄傲”——大型抗震专题节目中,将选用全国五件抗震雕塑作品作为该节目的主题道具,其中我的《生命的敬礼》和我们雕塑院特邀雕塑家薛骏猷先生的《支撑》光荣入选。该节目将于7月15日录制,雕塑作品按中央电视台的要求需将作品1:2.5倍放大制作。为此,尽管时间紧迫,天气炎热,但全院同志再次迸发抗震救灾的一份激情,立即全力投入放大创作中,《生命的敬礼》和《支撑》代表“郑州抗震雕塑展“通过“中国骄傲”又一次在更大的平台上得到展示。节目录制完成后,这两件雕塑作品又由中央电视台转赠给了位于北川的“中国地震博物馆”永久收藏。而后,《生命的敬礼》又应“中国警察博物馆”的邀请复制收藏。

    还有一点可以算是尾声:在四川,距震区不远的大邑县有一个著名的 “建川博物馆” ,而2008年6月12日,在“郑州抗震雕塑展“开展的同时,由建川博物馆举办的“抗震日记展”居然同时开展,不谋而合,这大概是一种缘分了。为了让作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征得参展艺术家的同意,在虞晓明副院长的联络下,我们又成功策划了将“郑州抗震雕塑展”作品捐赠四川 “建川博物馆”永久收藏的后续活动,他们将建一个专题的“抗震纪念馆”将郑州的抗震雕塑和他们收藏的抗震文物一起展览。得到捐赠消息的“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非常激动,立即派助理来郑商谈捐赠事宜,7月29日,在郑州市群众艺术馆雕塑壁画院举行了作品捐赠仪式。2008年8月20日,地震一百天时,在成都著名的“杜甫草堂”又隆重举行了“郑州抗震雕塑展”成都展出活动,我陪同几位老艺术家作为代表应邀参加。那次,老院长吴树华先生所致的激情开幕辞至今让我感动——那是他代表中原雕塑家向四川灾区人民传递的一片深情。

 

 

10.jpg


《郑州抗震雕塑展》作品捐赠仪式

 

 

11.jpg


 

建川博物馆馆长回赠郑州市雕塑壁画院锦旗

 

    我一个人的激情,得到了一群人的呼应,一群人的行动,得到了更多人的感动。一件雕塑——《生命的敬礼》引出了——《伸出我们的手,献出我们的爱——郑州抗震雕塑展》。两年过去了,我仍然被感动,不仅仅为我自己,更因为雕塑艺术家们的激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情。

    艺术只有与社会共鸣才能产生价值——真情于艺术,艺术自有真情。

 

 

                                                                      本文原载:郑州市政协《艺海星空》

 



         2017年5月12日,那一场难忘的大地震过去了九周年,中原雕塑家当年的抗震雕塑作品创作展览捐赠活动让人记忆犹新。2017年3月部分雕塑家对建川博物馆抗震雕塑进行了回访活动,并对雕塑作品进行整修。算作我们对抗震九周年的纪念。


1.jpg

         2017年3月以郑州市委宣传部王丽艳副部长、郑州文化馆李桂玲馆长、宣传部文艺处马建岭处长、文化馆张洪涛副馆长等领导率队,郑州市雕塑壁画院组织部分雕塑家参与的抗震雕塑回访活动,与建川博物馆樊建川馆长、何新勇副馆长手拉手。

2.jpg

                                   整修后的雕塑《地动山摇 不屈英雄》


     3.jpg

4.jpg


在当年抗震雕塑作品前

5.jpg


       部分雕塑作品

6.jpg


     8.jpg   


雕塑壁画院艺术总监马亚非向樊建川馆长赠送访问团团标


????_20230512175110.jpg

   

        在现场签名的雕塑家高庆鸿


11.jpg


     雕塑在整修中

12.jpg


 雕塑家陈宗铭在认真整修雕塑作品


    

13.jpg


         雕塑家陈幻在深情的创作回忆中

14.jpg


樊建川馆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大家又一次感动


关于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是由全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工作者及有关单位自愿结成的、经省民政厅批准、登记成立的全省性、公益性、专业性和非营利性的科技类学术性社会团体,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主管单位为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接受省民政厅监督管理,业务上接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张苗子

    • 联系电话:0371-63934798

    • QQ:2078961585

    • 邮箱:2078961585@qq.com

    • 联系地址:郑州市黄河路96号

Copyright @2015-2016 www.hnstmjzxh.com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06253号-1